找到相关内容250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禅宗通史》的方法论评析(2)

      作者提到《坛经》对于身佛定义的改变的一大任务是批判外觅诸佛:    “《坛经》对”身”的解释全然不同。它说:”此身佛从自性上生”,”世人尽 有”,只”为迷不见”,才”外觅身...,所以以坛经对于身佛的境界观照语言之表述为现实上明确地反对外觅诸佛之说之过度强调亦非为当。    《坛经》在许多佛教名相的表述上表面上皆得谓其乃根本地改变了诸名相的传统义涵,实则《坛经》的语言行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21158009.html
  • 神秀的禅法思想

    化身佛。身同一体,一异俱不俱。”(《大乘五方便[北宗]》)。   神秀与慧能一样,也把佛的身最后归结到自心,但他对身佛的具体解释则与慧能不一样。慧能是从染净不二的一元论的观点来解释身佛的⑦,而神秀则是从净心染心不同的二元论的观点出发的,他对身佛的解释都是以离念为基础的,法身佛是离念的本体,报身佛和化身佛则是离念本体自然而有的功用,如“光明遍照”、&...

    伍先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4561399.html
  • 《坛经校释》订补

    .“今善知识于白色身(原本于作依)见自法性有身佛。”(页三九)案,“今”字原本作“令”,不误,本节开头有“令善知识见自身佛”亦可参证。“于”字原本作“衣”而非“依”。  53.接上引文“此身佛,从性上生。”(页三九)本节前文有“见自身佛”,知“此”字系“自”音同而别,当校作“自”。  54.“万向森罗(原本森作参)。”(页三九)案,“参”字不烦改。《酉阳杂俎》续集卷六《寺塔记下》:“众像...

    邓文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2863987.html
  • 宗教改革:慧能禅学的深层结构及意义

    佛“自佛不皈,无所依处”。什么是自佛、自性佛慧能对佛教修持的最终果位—佛位的佛身论问题也作出了反二元论的新解释。   旧的大乘佛学多说身佛。法相宗立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自性身指如来真净法界,它...均有反二元论倾向,所以天台大师的佛身说对形而上学的二元论佛身论作出了修正。   慧能以自性修习论的身佛说取代旧的身佛。《坛经·忏悔品》中,他指出,修行人应“于自身中见自性有身佛。此身佛,从...

    刘孟骧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9460688143.html
  • 互动适应:中国禅宗的历史证明

    。一时逐慧能口道,令善知识见自身佛,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当身圆满报身佛。   慧能指出,自在法性,世人尽有,故应于自性中见身佛。他对归依的解释是&...;   慧能“无相戒”的具体内容基本有四个方面:即归依自性本有的“身佛”;发四弘誓愿;无相“自性”忏悔;无相归依戒。杨...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3051576.html
  • 行进中的中国禅宗

    ,不具有任何强制性质。他在《坛经》中十分透彻地阐发了自己的这一思想: 善知识,总须自体,与授无相戒。一时逐慧能口道,令善知识见自身佛,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当身圆满报身佛。 慧能指出,自在法性,世人尽有,故应于自性中见身佛。他对归依的解释是“自归依者,除不善心及不善行,是名归依。”自归依的思想在佛陀时代就已昭示,如佛陀入灭时...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0359643.html
  • 慧能“顿悟”说之评价

    真如佛性和宇宙万法皆存在于人的心中,心为宇宙的本原或本体。慧能说:  令善知识见自身佛;于自色身,归衣(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身色,归衣(依)千百亿化身佛;于白色身,归衣(依)圆满抱身佛。色身者是舍宅,不可言l/刁,向者身在自法性,世人尽有,为名(迷)不见,外觅[身)如来,不见自色身中身佛。(《坛经》第二十节)  身佛又称身如来,为佛之全称;白色身指主体的人,包括人自勺身体,身体为心性之...

    孔 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45462224.html
  • 四大名山——名山赫赫映心佛

    地藏菩萨本愿经》,又亲自参学于九华山,见到“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字语,则可以藉相表心,提振信心;而依凭对经典的感悟,则更能自觉地体现地藏誓愿,圆证体内身佛。   名山即在人心中 ...因感念父母的生养之恩,发愿朝拜名山圣地。老和尚以其虔敬、坚固之心,从普陀山步一拜地向北行,每次跪拜都观想五台山如在目前,不惧眼前危难的横亘,登上五台。   除了虚云老和尚之外,尚有莲池大师等大德,...

    陈星洁

    |名山|寺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8/07295613604.html
  • 佛教寺院与佛像

    毗卢佛的莲座为千叶莲花,代表整个华藏世界,在净土宗寺院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阿弥陀佛立像,作接引众生状,又称接引佛。 大殿正中供奉尊佛像,称身佛或三世佛,身佛指释迦牟尼的种不同佛身。正中的...寺是全国藏经书最多的寺庙之一。 云南上座部佛教寺庙主要由佛殿、藏经室、僧舍及佛塔四部分组成。佛殿是佛寺的主要建筑,内部由佛座(上供奉释迦牟尼像)、经书台、僧座部分组成,是僧侣日常念经、从事各种...

    戴晨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5144364.html
  • 略论《六祖坛经》之自性与自心

    法,自性生身佛。也可以说自性具有清净的智慧和功用,也能超越一切而又具足一切的实体,是事物的本体,生命之主体。   四、结论   六祖慧能大师的禅学中,把自性与自性同起来,说明了人人所共同具有的、...吾人自性是这样清静的,从不受污染;想不到吾人自性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想不到吾人自性自圆满具足一切,从来不曾缺少;想不到吾人的自性是不动不摇的,而如如不动;想不到吾人自性能生起万有诸法,诸法原是从自性生”...

    真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4149701.html